-
苗族醫藥的形成歷史
苗族醫藥作為一種傳統醫學被人們認識和引起重視,還是近代的事,即苗族社會經濟發展地位較高的時代。由于苗族與外界的交往增多才引起人們的注意。據地方志載,漢醫藥的傳入是在全面改土歸流之后,而西醫的傳入,則是民國以后的事,這說明當時廣大的苗族地區,治病全靠自己的苗醫苗藥。
07-31
-
苗族的分布
苗族是我國較大而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,全國共有人口7383622人,居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數第4位。主要聚居于貴州的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、松桃苗族自治縣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、縣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,畢節、銅仁、安順、遵義等地區,貴陽、六盤水等市。湖南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,城步苗族自治縣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等。湖北的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。四川的黔江、秀山、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,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等。廣西的融水苗族自治縣及隆林、龍勝、防城等各族自治縣。海南的保亭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。云南的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等。
07-31
-
苗族的來歷
苗族來源于黃帝時的“九黎”,堯、舜、禹時的“三苗”。苗族的歷史悠久,分布面廣,遷徙性大,不同的歷史時期,人們對苗族的認識不同,或以不同的文字記音,因而對苗族族名的稱謂,也有所不同。堯、舜時期,三苗中的驩兜部落被趕到南方,這部份苗族先民被稱為“南蠻”;到商、周時期,仍沿用“苗”的族稱,但對“南蠻”中最強盛的部分,則專稱“荊蠻”。周人除以“荊蠻”稱呼建立了國家的楚人外,對一般的苗族先民則稱以“髳”、“髦”等“苗”的同音字記錄。漢代以后,大部分苗族聚居在今湘、鄂、川、黔毗鄰地區的武陵郡,在這個地區沉江流程最長,流域面積最廣,他們與居住這一地區的其他少數民族一起被統稱為“武陵蠻”。
07-31